虽然以流影舰的强大性能,“星海”号只需要进行几次空间跳跃就能回到家园星系,但是为了避开沿途的敌人,特别是那些地理位置险要,有重兵把守的恒星系,杨屹他们只能缩短空间跳跃的距离,增加跳跃次数,而且在必要的时候还得找地方躲起来,避开外出巡逻的敌舰队。
这一路可以说是磕磕碰碰,不过还好都是有惊无险。
必须承认,流影舰的性能确实足够强大。几次偶然遭遇硅魅战舰,都是依靠强大的匿踪能力及时避开。如果换成其他战舰,哪怕是人类联邦最先进的侦察舰,比如“暗影”号,恐怕早被发现了。
在进行了十几次空间跳跃,绕了一个大圈之后,“星海”号终于在第十三天来到了中转星附近。
其实,这里已经是家园星系的管辖区域了。
中转星也是一颗孤星,不过在数百年前是家园星系的一颗小行星,不过运行轨道极为特殊,远日点是近日点的一百多倍,公转周期长达一万多年,大部分时候在家园星系的外围徘徊。按照科学家的推测,中转星原本属于另外一个恒星系,在数十亿年前,这个恒星系跟家园星系交错而过的时候被家园星系的引力场俘获,成为了家园星系的一员,也才有如此离奇的轨道。此外,按照科学家计算,再过几十亿年,中转星将脱离家园星系成为一颗货真价实的孤星。
当然,人类的到来,以及人类联邦发展壮大,改变了中转星的命运。
在第五次格林尼治战争爆发前,人类联邦就试图通过扩大防御区域来增强防御,应付随时可能到来的入侵。只是以当时的情况。人类联邦既缺乏必要技术,也缺少基本财力,因此大部分计划都停留在纸面上。直到第五次格林尼治战争爆发。把中转星打造成外围要塞的设想都没能变成现实。
第五次格林尼治战争,改变了人类联邦。也改变了中转星。
战后不久,联邦当局就做出了决定,由军部牵头把中转星建造成家园星系外围的支柱型军事要塞。受当时的局势影响,联邦当局与军部通力协助,赶在银河系联盟议会做出裁决之前把中转星转移到现在的位置,也就是离家园星系大约一点五亿光年的引力奇点上。虽然银河系联盟随后做出裁决,人类联邦只是负责管理北四区的恒星系,无权将这些无主之地占为己有。所有设计到主权的工程建设都需要得到联盟议会批准,而中转星所在的地点已经超过了家园星系的辖区,但是木已成舟,而且人类联邦是第五次格林尼治战争的大功臣,联盟议会也就默认了这个既成事实。
由此,中转星成为了家园星系最外围的太空要塞。
可惜的是,接下来的数百年间,人类联邦并没受到外来威胁,和平的假象蒙蔽了所有人的眼睛,中转星的军事价值并没完全体现出来。简单的说。联邦当局与军部并不重视这座太空要塞。当然,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中转星属于军部。一切开支由联邦当局承担,与九个战区没半点关系。虽然军费开支年年递增,但是在抵消掉通货膨胀之后,不但没有增长,反而逐年缩水。九个战区能够维持下去,那是因为有单独的财政收入。军部只是一个架子,没有管辖区域,也就不可能有其他收入。结果就是,中转星一直不受重视。而当初规划的很多基础工程始终没能上马开工。
可以说,如果不是军部自成一门。不受联邦当局节制,而且任何涉及到基本防卫安全的事情都需要联邦议院批准。恐怕早在几百年前,联邦当局就接管了中转星,并且对其进行经济开发了。
现在的中转星,并不是太空要塞。
只是,这也未必是坏事。
中转星并不大,直径大约只有一百公里。虽然以人类军团的标准来说,完全达到了太空要塞的标准,但是对硅魅联盟而言,中转星实在太小了。在除掉必要的外壳后,内部可以利用的空间十分狭小,能部署在此的军团也不会太多。此外,中转星离家园星系大约有一点五亿光年,而在家园星系外围有很多小行星,就算大部分小行星的体积都不够大,不过有少数几颗的体积足够大。再说了,离家园星系更近,让这些小行星成为硅魅联盟进军家园星系的更加理想的桥头堡。
硅魅大军占领了中转星,却没有改造中转星,只是在这里部署了一支部队,以及几艘巡逻舰。
简单的说,中转星成为了硅魅大军包围家园星系的一个支承点。
只是包围,不是封锁。
显然,这种前沿支承点的主要价值是监视家园星系,及时发现前往家园星系或者从家园星系里出来的舰船,也就不需要部署太多兵力,哪怕遭到攻击也不会有太大损失,而且部署在附近的舰队随时能够赶到增援。
类似的支承点,在家园星系附近还有很多。
为了避免被敌人发现,“星海”号最后一次跳跃的距离只有十光年,将进行空间跳跃的能量压缩到了最低。
严格说来,这不是最后一次空间跳跃。
来到中转星附近是迫不得已的事情,因为在广阔的宇宙中,只有质量巨大的星球能够导致空间畸变,从而成为进行空间条约的参照点。就算“星海”号上有极为先进的设备,也必须通过参照点确定跳跃线路。如果没有参照点,就无法确定跳跃通道的出口,也就无法保证安全到达目的地。
虽然可以直接进入家园星系,但是恒星系里的星球太过密集,还有大量飞船,因此贸然进入家园星系很有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比如出口开在某颗星球里面,或者是撞上某艘大型飞船。正是如此,即便在和平时期,也得设置空间跳跃结点与太空港,确保能够安全有效的进行空间跳跃。
家园星系里有数十座太空港,只是现在是战争时期,这些太空港未必在原来的位置上。
至于空间结点,为了避免遭到敌人突然袭击,肯定早就被联邦军队封锁了,甚至被改造成了空间陷阱。
简单的说,在不了解家园星系的情况下,贸然闯进去,后果难以想像。
为此,就得首先到达家园星系外围,设法跟军部或者战区司令部取得联系,在获得了可靠的导航信息之后,再做最后一次空间跳跃进入家园星系。为此,杨屹还带上了林烈勋提供的军用通信器。
这是一套量子通信设备,只能跟战区司令部单线联系,而且设置了军用密码。其实,就算没有设置密码也绝对安全,因为只有这台通信设备能接收第三战区司令部发出的信号,从而获得导航信息。
为了引导在外活动的战舰返回家园星系,第三战区司令部有一个导航通信部门,不间断的发送导航信号。其实,也就是一些简单的坐标信号。在接收到这些信号之后,第三战区的战舰就能通过空间跳跃安全到达由第三战区开辟的空间结点。只不过,受空间畸变、原能波动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这种通信设备的有效工作距离很有限,只有在靠近家园星系的时候才能收到导航信号。稍微远一点,哪怕在邻近恒星系里面,因为受到干扰,也无法确保准确无误的收到信号。
正是如此,要想返回家园星系,首先就得来到家园星系附近。
当然,对于那些准备返回家园星系的舰船来说,也必然走出这一步。
此外,这么安排还有一个巨大的好处。
这就是,在返回家园星系之前可以做最后一次检查,在确定没有被敌舰跟踪之后再进行最后的空间跳跃。
可以说,这是血淋淋的教训。
在第五次格林尼治战争初期的灯塔星攻防战期间,就数次发生类似的事件,即外出活动的巡逻舰与侦察舰被硅魅联盟的战舰尾随跟踪,临时开辟的空间结点暴露,随后遭到硅魅舰队攻击。就算灯塔星没因此沦陷,但是在敌人的突然袭击之下,人类军团也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
现在,杨屹他们要做的就是确定没有被敌舰跟踪。
当然,有阿伦在,杨屹他们什么都不用做,只是得耐心等待一阵。
“少校?”
“在。”
“已经完成第一遍搜索,没有发现可疑目标,中转星上的敌人也没有异常举动。”
杨屹长出了口气,说道:“能收到战区司令部的导航信号吗?”
“能,不过确定空间结点需要一些时间。”
“做准备吧。”杨屹稍微停顿了一下,又说道,“反正还要等一阵,再搜索一遍,重点关注异常原能波动。如果我们的运气不大好,就算没有被敌舰跟踪,说不定会凑巧碰到在这附近游弋的巡逻舰。”
“明白。”
如果有敌舰尾随,也肯定得进行空间跳跃,所以阿伦之前关注的是空间畸变,并没在意原能波动。相反,如果这附近有敌人的巡逻舰,就用不着进行空间跳跃,自然不会产生空间畸变。只是任何战舰在正常航行的时候都需要使用原能转换器,也就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原能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