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不气馁

    “子清,子清!”
    彭邦栋看了看外面。虽然不知道来的是谁,但是在张学文的家里如此大呼小叫,肯定是张学文的挚友。彭邦栋很好奇,毕竟在他看来张学文能力很强。能够和张学文交朋友,肯定也是能力很强的人。
    张学文听到有人大声叫唤笑着摇了摇头。
    能在张学文这里大呼小叫的只有那么寥寥几个人。刘道一、王亮之外就是仇亮了。自从和张学文一起完成了这篇文章之后,张学文和仇亮之间的关系迅速升温。
    仇亮几乎每天都会来一次张学文这里。
    两人对于时局、革命组织的建设问题、革命的方法、甚至连以后国家的建设问题都会时常进行讨论。张学文和仇亮两个人都没有这样的经验。但是张学文有后世百年的历史经验,而仇亮此人更是天纵奇才,眼光很远。
    因此两人虽然有时候谈问题的时候因为观点的不同吵起架来。
    但是两人的关系却越来越好。
    “蕴存兄,快进来。颂云兄、你也来了。这位是……”
    不仅是仇亮来了,程潜也来了。除了他们两个人后面还有一人,留着长长的胡子让你看不出到底是多少岁。
    “子清,给你介绍一下。李根源,字雪生。是云南人,看到了你的文章所以想见见你。雪生兄,眼前这个人就是张升张子清了。”
    仇亮的确是交游广阔。
    他不仅仅是和湖南留学生关系很好,其他地方来的留学生他都认识。说起来云南的留日学生很少,加起来也不过几十个人。但仇亮连云南留日学生都认识,可以看出他在留学生团体当中是有多么的活跃。
    “你就是这篇《革命的朋友和敌人》的作者?”
    李根源好奇的看着张学文。
    “正是。雪生兄,请多多指教。”看到仇亮这么叫李根源,张学文也是跟着叫了。
    “指教不敢当。我想问一下你的年龄?”
    “快到二十一岁了。”
    “二十一岁,二十一岁。”李根源摇摇头。“天纵之才,天纵奇才。我今天算是见识了何为天纵奇才。这篇文章写得太好了。子清,受我一拜。”
    李根源突然之间对于张学文深深一拜。
    这一拜可是吓着了张学文。
    眼前这个也不知道多少岁的人,竟然几乎是弯腰九十度,这可是让张学文完全受不起。
    “雪生兄,不敢当不敢当。”
    “雪生兄,你可是吓着了子清。子清,你不要看他留着这么长的胡子,看起来四十岁的样子。其实他今年才二十六岁。不比你大多少。”
    “二十六岁。”
    张学文真是无语。开始看李根源还真以为他快到四十岁了呢?没想到才二十六岁。
    “蕴存兄、颂云兄、雪生兄,我给几位介绍一个人。这是彭邦栋,字梓厚,是我湖南老乡。”张学文拉出彭邦栋,给几个人介绍。“梓厚兄,这位……”
    “不用介绍。我认识。我们湖南留学生当中大名鼎鼎的仇亮仇蕴存,我岂能不认识。”
    仇亮的确是湖南留学生的一面旗帜。
    在华兴会大佬来到日本之前,在湖南留学生团体当中交友最广阔、名声最大的绝对是仇亮。湖南在日留学生几乎没有人不认识仇亮的。
    因为仇亮此人人脉甚广,因此有些留学生有什么事情无法解决,就会找仇亮帮忙。
    “梓厚兄,过奖了。”
    总共才五个人,所以很快就聊到了一起。
    聊天当中才明白李根源竟然也是少年天才,十九岁就中了秀才。而且现在是在日本士官学校上学。眼前的仇亮、程潜、李根源三个人都是学军事的。
    彭邦栋是在日本东京政法大学学习。
    他们几个人都是非常赞同张学文关于革命朋友和敌人的分析文章。
    李根源更是直接道:“革命如果连朋友和敌人都分不清楚,那就妄谈革命。我听不少人议论说,朋友和敌人这么容易分辨的东西还需要写。说这篇文章里面全是扯淡的。我只能说全是狗屁不懂。”
    “到底谁是朋友,谁是敌人,我们真的很清楚吗?前几年孙先生他们还想和康有为合作,不就被梁启超给耍了吗?了解了朋友和敌人,我们才能针对性的做出对策,我们才能够知道我们的力量和敌人的力量对比。”
    李根源很善谈。
    第一次见面却侃侃而谈,而且对于自己的想法是一点都不隐瞒。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不知道朋友和敌人,怎么能算是知己知彼。子清,不要理会别人的看法。历史上往往是少数几个人的答案才是正确的。不然怎么会有圣贤的存在。”
    虽然只有寥寥四个人、当然还加上宁调元总共才五个人同意张学文的看法。但是张学文已经是非常高兴了。
    看大家聊得差不多,彭邦栋就说起来张学文的革命领导权的问题。对于这一点李根源是更同意了。“子清,你这个说法太好了。我在云南接触很多的会党,对于会党的破坏力我比谁都清楚。”
    “我是学军事的。纪律,会党缺少的就是军队的纪律。我们就算是革命,革命之后也需要秩序。但是会党却是秩序的破坏者,绝对不能把主动权交给他们。但是现在大家却完全倚重会党,我就认为不对。就算是倚重会党,也应该是我们来指挥。”
    …………
    张学文的家逐渐的成为了一个讨论室。
    主要的几个人就是张学文、仇亮、程潜、宁调元、彭邦栋、李根源六个人。当然偶尔也会有一些其他的留学生也来到这里,但是他们不是常客。他们当中有些人过来却是反驳张学文文章的。
    而张学文在写了《革命的朋友和敌人》这篇文章之后,也陆续写了一些自己对于革命的看法。
    包括对于国家政体、法律、政党建设的问题。
    但是反响都一般。
    和几年前引起轰动的革命文章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就像华兴会陈天华写出的《猛回头》、《警世钟》,可以说是风靡全国知识界。甚至当时有种说法是只要是读书人就没有没读过这两篇文章的。
    当然这是夸大其词。
    但是也可以看出陈天华两篇文章的影响力。
    还有因为《苏报案》死于狱中的邹容的《革命军》,这些都是影响力巨大的革命文章。
    和他们比起来张学文的文章几乎是无人问津。如果不是靠着宁调元和仇亮两个人的面子,张学文的文章甚至都无法登上《新湖南》报纸上。
    但是张学文一点都不气馁。
    而且这个时候张学文也找到了学校。张学文原来是想要进入士官学校的。毕竟未来的反清是需要新军这个最主要的力量的。有一个士官学校的毕业证,很容易能够混进新军当中。
    可惜现在进入士官学校太难了,张学文又不是官派的军事方面的留学生。
    所以张学文就入了支那学堂学习巡警,当然张远也是跟着一起进入了学堂。进不了新军当中回国也可以干警察,这也是一个武装力量。
    对于张学文的做法,仇亮也是非常支持。
    就在这个时候黄兴来到了日本。
新书推荐: 我直接人生重开 抓住那个叛徒 前桌女生竟是我的头号黑粉 开局觉醒了神话级赋灵 我在诸天传播互联网 诸天福运 道长去哪了 从斗罗开始打卡 突然成仙了怎么办 暖婚10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