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迎接英雄

    “硕权,你打破了北洋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我为你感到高兴。”
    “谢谢,巡阅使。”
    本来就锋芒毕露的尹昌衡,经过这一次带兵伏击北洋军之后,反而开始掩盖自己的锋芒。本来张学文一直担心尹昌衡经过这次胜仗,脾气会更大。
    没想到尹昌衡却是越来越内敛。
    但眼睛越来越锐利,随时随地都要破出来一样。
    尹昌衡这样的变化,让张学文非常欣喜。尹昌衡很猖狂,但他有狂的资本。他不管干哪一行,都是相当出色。这一次算是他第一次带兵打仗,却打了这么一个大胜仗。
    张学文是真害怕。
    尹昌衡以前就是不怕天不怕地,要是再膨胀,那就真的不好。不过现在看来,尹昌衡反而越来越沉稳。但张学文知道尹昌衡越来越懂得收敛自己的锋芒,反而是表明尹昌衡越来越成熟。让张学文感受到尹昌衡是越来越出色,未来再打磨一下,一定会是同盟会的一员大将。
    但同样也让张学文在使用尹昌衡上越来越谨慎。因为张学文要考察一下尹昌衡这样的变化,到底是因为什么。
    “硕权,这次来了,就不要走了。我有大事情需要你帮忙。”
    “是,巡阅使。”
    尹昌衡是一个可以独当一面的人。
    可是不管是放在甘肃,还是放在山西张学文都不满意。因为尹昌衡此人不好控制,张学文真怕他要是去甘肃和山西控制部队,就成为一个军阀。就算不成为军阀,也怕他我行我素,破坏张学文的计划。
    就算尹昌衡现在看起来成熟很多,张学文依旧不放心。甚至他越来越成熟,反而让张学文更加担心。因此尹昌衡既然回来了,张学文就绝对不会让他重新有机会去陕西和山西。
    以尹昌衡的功劳和能力,他要是反悔陕西和山西,就是程潜和孙岳都无法压制他。
    可是尹昌衡此等人才又不能不用。因为张学文手下绝对缺少尹昌衡此等大才,如果不用那就真是浪费。
    因此张学文都想好了怎么用尹昌衡。
    随着中国内部混乱,中国的边疆省份都是蠢蠢欲动。目前危险最大的就是新疆和西藏,不过相比起拥有军队的新疆,中国对于西藏的控制力最弱。
    最近又有英国势力开始鼓动西藏。
    张学文目前控制四川和云南,西藏问题就是要自己来管。而且自己这个西南巡阅使本来就要管西藏。看西藏现在的样子,张学文明白这两三年之内一定要在西藏打一仗。
    这个入藏,张学文最看好的就是尹昌衡。
    尹昌衡入藏,不管他在西藏怎么折腾,都必须要四川和云南的帮助。如果没有四川和云南的帮助,他在西藏什么都干不了。而尹昌衡更不是那种卖国求荣之人。
    只要张学文控制四川和云南,那么尹昌衡在西藏就会受到张学文的牵制,必须要听从后方的命令。
    这样张学文也放心。
    而且能够进入西藏,解决西藏这些那么纷乱的问题,也需要尹昌衡这样的人。
    张学文准备让尹昌衡坐镇四川西部,随时准备进军西藏。不过这个事情张学文只能是和尹昌衡单独谈谈,现在还有外人,不好谈这个问题。
    “这三位就是正定起义的英雄。”
    “报告巡阅使,在下王金铭。”
    “报告巡阅使,在下施从云。”
    “报告巡阅使,在下冯玉祥。”
    “几位好。”
    王金铭、施从云都是三十一岁,冯玉祥是二十九岁。年级都比张学文大。不过对于军队来说,正是一个好的年龄。他们三个人都是军校毕业,然后在北洋军从基层军官往上爬的人。
    能够在唐天喜的追击之下,在山西跟人家捉迷藏,坚持了半个月的时间。几个人的能力都很出色。
    “几位,里面请。”
    对于这几位,包括尹昌衡在内,张学文最如雷贯耳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冯玉祥。冯玉祥在民国时期有一个外号叫“民国吕布”,就是因为他一生几次反叛。
    后世对于他也有很多看法。
    有些人认为他就是见利益就上的军阀,认为他是当代吕布。但也有人认为,他一直都是一个想法,就是希望共和。不是他变得快,而是这个世界变得快,是他的那些上司主张变得太快,快的冯玉祥自己晕头转向。所以他继续坚持自己想法,却成为几次反叛的吕布。
    不过这些都跟张学文没关系。
    张学文只知道冯玉祥的西北军是民国最强悍的部队之一。他的部队当中出来的汉奸多,但同样他的部队当中出来的英雄也多。抗战的时候,在国民革命军牺牲的上将当中,一大半都是来自冯玉祥的西北军。西北军出来的抗战名将非常多。
    中原大战的时候,蒋介石的部队跟冯玉祥打仗,被人家打的很狼狈。最后还是何成濬出马,用钱、用官位拉拢了韩复榘他们,让他们反戈一击,才让冯玉祥的部队大溃败。冯玉祥不管人如何,他的部队很强悍这是毋庸置疑的。
    “你们几位应该听说了,满清皇帝退位,袁世凯马上就要成为大总统。”
    “知道。”
    几个人脸色都不好看。
    如果说之前满清的历史结束,让他们很高兴。那么孙中山辞职,袁世凯要成为大总统,就让他们非常不满意。尹昌衡不满意是,南京那边太软弱。
    北洋军虽然强大,但也不是不能战胜。
    南方军队加起来超过三十万人,袁世凯控制的部队都加起来才十四万人。而且最近几个月他的部队损失也很大,目前手上也只有十万人左右。而袁世凯却要稳定北方那么多地方,兵力已经是捉襟见肘。
    南京怎么会如此轻易的认输,一群软骨头。
    而王金铭他们却不同。
    他们也是生气南京的软弱,但他们更担心袁世凯成为大总统之后,大家怎么来定位正定起义。袁世凯之前可是连山西起义,都不承认的主。
    这些日子,袁世凯也是一直都在说,正定起义不是革命党起义。这是一次北洋军军变,是一次兵变,属于北洋军内部事情。袁世凯拒绝承认正定起义的合法性。
    一旦袁世凯成为大总统,正式否定正定起义,那么会让王金铭、施从云、冯玉祥他们的身份变得非常尴尬。
    因此他们也担心。
    张学文看到了王金铭他们的脸色,最后苦笑道:“袁世凯和南京谈判结果出来了。袁世凯承认山西革命,承认阎锡山的山西都督位置,阎锡山重新被任命为山西都督。但他认定你们正定起义只是北洋军内部的一次兵变,认定只是北洋军内讧。南京那边妥协了。”
    “什么?”
    王金铭、施从云、冯玉祥几个人都是站了起来。
    他们都用怀疑的眼光看张学文,但张学文看着他们苦笑,慢慢的点了点头。
    南京。
    真的是太软弱。
    袁世凯否认山西革命,也就是阎锡山他们,不承认是革命党起义。同样正定起义也是如此,袁世凯认为他只是北洋军兵变,内讧。
    因为袁世凯最讨厌的就是阎锡山和正定起义的部队。他们两次的起义,都给北洋军带来了巨大的威胁。他们都差一点直接威胁北洋军的大本营。
    当初袁世凯正在进攻汉口,山西突然发生起义,给袁世凯带来巨大威胁。而正定起义军的发生是,袁世凯和南京正在谈判的时候。
    这都是最重要的时刻。
    因此袁世凯最讨厌这两路人马。
    所以袁世凯才会对阎锡山猛追不停,同样对于正定起义军不放手。袁世凯和南京那边不停地争吵关于这两路起义的问题,最后双方各让一步。
    袁世凯承认山西起义的合法性,愿意任命阎锡山为山西都督。同样南京方面退让一步,不承认正定起义是革命党起义,认为他只是北洋军的事情。对于这一点张学文理解。
    因为在南京那些革命党看来,正定起义的几个人都级别太低。
    王金铭、施从云、冯玉祥几个人只不过是一些营管带,在革命党内也没什么地位。在南京更是没有丝毫的人脉。相比起他们,山西革命军的高层都是士官学校毕业的,他们的同学都是南方革命军的实力派人物。再加上承认山西革命军,那就是革命党掌握山西。山西的地理位置那么重要,南京当然不能放弃。因此就是差别对待。
    为了王金铭他们几个小人物耽搁和袁世凯的谈判,他们觉得不值。因此只能是牺牲王金铭、施从云、冯玉祥几个人。小人物的命运就是如此。
    那些人谈判的时候,为了大局就会牺牲小人物的利益。
    “巡阅使,我们……”
    “不要着急。”
    张学文却是非常喜欢。
    喜欢这个结果。因为这样一来,这几个人就离不开自己。袁世凯不会绕过他们,南京又放弃他们,他们以后只能跟着张学文。因此张学文让他们坐下来,道:“南京不承认,袁世凯不承认,但我承认。你们是共和的功臣,谁也不能否认正定起义的合法性。”
    “谢巡阅使。”
    “不,这是你们应得的。不过很抱歉,我现在还没有能力为你们正名。而且因为袁世凯和南京方面否定了你们正定起义的合法性,因此你们不能再回到山西。有些事情我也无能为力。”
    “这……”
    几个人面面相觑。
    难道张学文要挂着他们。他们还年轻,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可不愿意被张学文这样挂着。只不过现在南京不能指望,袁世凯和他们有大仇,能指望的只有张学文。
    因此几个人都无法怎么样。
    “这样。你们先留在这里,参加工作如何。”
    “听从巡阅使安排。”
    “好。”
    “王金铭。”
    “到。”
    “任命王金铭为总动员部作训司司长,所有新兵训练的大纲计划都有王金铭负责。”
    现在一线部队缺少的是基层军官,而军部的机关当中是缺少这些中层军官来补充岗位。机关很多部门都没有人,只能是一些人身兼好几个职务。因此对于王金铭他们的到来,张学文是非常欢迎,非常高兴。
    他们的能力都很出色,是从小兵开始慢慢的升官,对于北洋军很了解。
    “是。”
    “施从云。”
    “到。”
    “任命施从云为总参谋部作战司司长,负责制定作战计划。”
    “是。”
    “冯玉祥。”
    “到。”
    “任命冯玉祥为独立第七旅旅长。”
    “是。”
新书推荐: 我直接人生重开 抓住那个叛徒 前桌女生竟是我的头号黑粉 开局觉醒了神话级赋灵 我在诸天传播互联网 诸天福运 道长去哪了 从斗罗开始打卡 突然成仙了怎么办 暖婚10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