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书ttks > 历史穿越 > 辛亥英雄 > 102 步入正轨

102 步入正轨

    “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世风日下。”
    “中国文化人的败类。”
    马君武还是那个马君武。
    他刚刚成为北大校长不久,就表示今年的北大招生,将会招收女生。宣布北大从此男女同校,不会仅仅招收男学生。只要有女学生报考北大,成绩足够,北大就会招生,不再管是男的还是女的。
    一石激起千层浪。
    毕竟太意外。
    目前的中国虽然有一些小学已经开始男女同校,但是还没有完全普及。至于中学依旧是男校和女校是分开的,虽然张学文很努力,但目前来说只是一些小学开始慢慢的推广男女同校。
    特别是西南做的最好。西南一半的小学目前都是男女同校。
    但是到了中学,依旧是男校和女校是分开。
    因为大家认为小时候还可以,小时候还没有太多的机会,但是一旦到了中学就应该男女有别。男女混在一起成何体统。
    虽然西南一些大学已经有限度的接受一些女生来实习,或者是学习。但也就是特例,只是过来进行短期的学习,还没有完全放开。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是中国大学历史上第一个。
    马君武开了一个先河。
    随着他这么宣布,表示中国的大学已经开始慢慢的步入男女同校的阶段。
    马君武这个决定遭到了很大的抨击和抵制。甚至北大的一些教授也开始反对马君武的做法,认为马君武简直是胡闹。可是马君武是什么人。
    就是一个倔驴。
    大家如果都说这件事情正确,鼓励他,说不定他反而会怀疑,会有些迟疑。但是如果越多人反对,他就越要坚持。他就是这样的性格。以至于众多的学者都呼吁教育部,赶紧停止这样的事情。
    免掉马君武的北大校长职务。
    可以说学界顶级大佬,很多都发表声明反对马君武如此胡闹,给教育部施压。
    “厚山兄,你弄的我压力很大。”
    但张学文非常高兴。
    张学文正在考虑在目前僵化的教育当中,怎么去找一个位置突破。正好马君武这件事情给了张学文很大的机会。如果大学都开始男女同校,那么下面的一些学校怕什么。
    “子清,我听竹君说了。你早就有这方面的想法。”
    被这么多人骂,但马君武丝毫不在意。
    依旧是谈笑风生。
    这就是马君武。如果被区区一些人骂,就让他改变主意,那么他就不是马君武。别人的骂声,别人的批评声,马君武从来不在乎。
    “其实你的想法是对的。男女同校,本该如此。一群迂腐之人,天天说什么‘男女有别’,说什么‘男女授受不亲’。其实呢?一个个道貌岸然,背地里都是一群男盗女娼的混蛋。也好意思反对。中国要发展,得先把这群人统统扫进垃圾堆里才行。不然每次有什么事情,这些人都会出来批评一顿。都是一群成事不足的笨蛋。”
    马君武非常不屑。
    一个个家里藏着三妻四妾,背地里什么龌龊的事情都干。但表面上一个个道貌岸然,好像是卫道士一样。出来指手画脚。
    看到马君武这个样子,张学文哈哈大笑,道:“厚山兄,我是有这方面想法。但除了男女平等之外,其实有更多的原因。首先我要解放女人,让女人出来工作。中国有两亿的妇女,如果能够发动他们出来工作,会给我们带来多少劳动力。他们其实是我们的财富,把他们禁锢在家里,当个家庭主妇,本来就是错误的,就是一种浪费。”
    如果说,革命之前张学文还有一些天真的男女平等的想法。
    只是认为男女应该平等。
    仅仅如此。
    那么现在站的高度不同,想的问题就不同。比起男女平等的口号,张学文更注重实实在在的东西。中国女人不少,如果每年有几万、几十万受到教育的女子进入社会,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是有推动力的。
    女人也是劳动力。
    她们也能够给国家,给社会创造价值。
    作为中国的大总统,张学文考虑的更多,更加实际。
    “还有,现在的男校,女校这么分开,极大的浪费我们的教育资源。这个我跟希陶姐、竹君姐他们都谈过。现在这样人为的分开男校和女校,弄的教育资源分散,而且无法统一安排。这样的情况继续下去,国家每年会有一大部分的教育经费因为这样人为的分开所浪费。如果我们把男校女校统一弄成一个学校,那么就能够省下一大笔钱。省下的这一大笔钱,又可以重新投入到教育当中。”
    “哈哈哈。”
    马君武听到张学文的话,哈哈大笑。然后最后严肃的道:“子清,我现在有些明白了。为什么坐在这个位置上的人会是你,而不是总理。”
    “哦?”
    “总理太喜欢那些宣传,太喜欢说目标。目标听起来永远让人憧憬,永远让人兴奋。可是只有目标,永远都不知道怎么成功。但相比起来,你更喜欢计划,你更喜欢衡量利弊。或许我可能要回去重新读一读你当年写的一些文章。”
    马君武很有感触。
    他一直没怎么看上张学文。张学文在西南的崛起,最后入主中央,都让马君武是非常想不通。为什么张学文最后能够胜利。
    但是这一次听到张学文关于男女同校的问题,马君武忽然有一些领悟。
    张学文想的就和自己不一样。
    马君武想的是男女平等,真正是这样的想法。马君武考虑最多的是教育,更多的是男女应该平等。可是人家张学文考虑的已经不是这样的口号问题,张学文考虑的是,这样的事情会给国家,会给政府带来什么样的好处,有什么样的坏处。
    果然自己只能是做学问。
    不像张学文他们能做政治。
    “厚山兄,这一次不管如何你都要录取几个女学生。就算他们的成绩稍微差一点,你也要如此。”
    “子清,你我可是有言在先的。你不会插手我的教学。”
    马君武微微一笑。
    张学文点点头,道:“我知道。可是厚山兄,这对于国家、对于中国的教育一定会是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情。我也希望借借你的东风,彻底推广小学男女同校的事情。因此这不是我的命令,而是我的一个请求。请求你一定要收下女学生。就算是一个,两个,当个摆设你也要收下。拜托了!”
    北大。
    京师大学堂。
    这是目前中国最好的大学,名声也是最为响亮。他的一举一动都会牵动中国的教育界,甚至可以说是中国教育的方向标。
    马君武点点头。
    然后笑着道:“子清,你放心。我们北大这个赛季一定会有女学生,实在不行……”
    “你放心。我会跟希陶姐说,让他赶紧动员他们妇联。挑选一些出色的女子学生,让他们来报考你们北大。”
    “好。”
    …………
    1916年7月7日,北大新一年的招生开始。果然马君武在万人痛骂当中,招收了九名女学生。这九个人成为了北大历史上第一批的女学生,成为了中国第一批男女同校的女大学生。
    北大也是中国大学历史上,第一个开启男女同校的大学。
    轰动中国。
    真正的轰动中国学界。
    那些骂马君武的人,也都骂累了。因为人家马君武脾气很强硬,把他们的骂声都抛之脑后。甚至在北大内部那些反对的教授,马君武的回答很简单。要么就闭嘴继续当老师,要么就眼不见为净,自己辞职滚蛋。
    以至于北大的教授直接给马君武起名叫“暴君”。
    认为马君武没有一点点的民主自由的思想。
    因为这件事情,北大离开的教授超过十个人。但马君武是毫不妥协,你走一个,我就去聘请一个。反正北大的招牌在那里,从来不愁没有好的老师。而且目前从英美各国归国的硕士、博士不在少数。
    邀请他们过来讲课,他们一个个都非常高兴。
    其实这也是一个问题。
    在二十一世纪,你一个刚刚毕业的博士,有什么资格来北大这样的高等学府直接当教授。想要当北大的教授,那得在北大熬多少年才可以。
    而且就算是去工作,很多人甚至要从实习开始。因为到了二十一世纪,真是本科生满地走,研究生、博士生多的数不胜数。大家都见怪不怪。
    但现在是二十世纪初。
    中国教育还很落后。
    这些能够在欧美拿到硕士、博士的,回到中国哪一个不是熊猫这样的保护动物。只要回国不是在工厂担当大任,就是直接来学校当教授。
    一个个非常年轻,很多都只是二十五六岁。
    他们才不管男女同校那样的事情。
    看到马君武如此强硬,很多人真的是骂累了。马君武根本就是把他们的话当成是耳旁风。
    可是这是一个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就在北大招收女学生之后,陈竹君代表卫生部,代表中国的这些医科大学,主要是中国医科大学、上海医科大学、西南医科大学,宣布医科大学从此男女同校。从今年开始的考生当中,男女都可以考试。
    然后包括天津护士学校、西南护士学校,从今天起都合并到医科大学。
    都不用招生,医科大学就成为了男女同校的大学。因为护士学校里面的学生都是女学生。
    很快清华大学的周诒春也是宣布,本学期开始清华大学也是男女同校,开始招收女学生。周诒春最后也是答应了教育部的条件。
    毕竟在中国办一个好大学,还是需要国家的支持。
    看看这几年北大的发展就知道。
    国家拨款多了之后,北大开始扩建,北大开始大规模的挖人。知名教授是一个接着一个投奔北大,学生规模也是膨胀似的发展。
    北大的实力原来就很强,有了国家的支持之后,发展的速度绝对是超过国内任何一个大学。
    周诒春也眼红。
    所以最后周诒春同意教育部的要求,从此清华大学也成为教育部直辖的国立清华大学,而且从此成为工科类大学。主要培养工程类的学生。因此立马得到了大笔的拨款。
    周诒春也是很懂事,立马跟上北大的步伐,宣布招收女学生。
    大势所趋。
    虽然有些大学并没有跟上,但是教育部控制的大学基本上都是跟上来。目前来说,教育部控制的几个大学,那都是目前中国最好的大学。
    可以说大学男女同校已经是无可阻挡。
    趁着这个东风,教育部出台了一个新的规定。那就是全国的小学从此全都是男女同校,小学至此再也没有什么男校和女校的分别。
    1916年,对于中国教育来说,绝对是值得纪念的一年。
    小学统一的课本已经出来,又开始宣布废除男校和女校。只剩下中学,还分男校和女校。中国的教育在辛亥革命第五年的时候,慢慢的步入正轨。
新书推荐: 我直接人生重开 抓住那个叛徒 前桌女生竟是我的头号黑粉 开局觉醒了神话级赋灵 我在诸天传播互联网 诸天福运 道长去哪了 从斗罗开始打卡 突然成仙了怎么办 暖婚10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