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书ttks > 历史穿越 > 三国我当皇帝 > 第五百七十七章 刘表站位

第五百七十七章 刘表站位

    赵风沉吟了一下:“玉玺之事,对于别人来说,或许很重要。”
    “对于我们来说,无足轻重。”
    “所以元皓兄这么急匆匆的跑进来。”
    “应该还有其他事情吧!”
    田丰点了点头:“袁绍昭告天下。”
    “荆州刺史刘表,已经与他结成了同盟!”
    赵风听了无语。
    这袁绍挺黑心的。
    按照惯例,这类结盟、协议之类的事,一般是不会宣扬出去的。
    比如,赵风与公孙瓒、袁绍、张燕等人签订的协议、盟约,都没人宣扬出去。
    别人签订了什么协议、联盟,赵风也无从得知。
    最多就是类似于,张扬投靠袁绍、吕布投靠袁绍,金尚投靠袁术这类的消息。
    这个好区分,人家都率兵到你那里去了,自然就是投靠过去了。
    至于张扬、吕布与袁绍达成什么协议,根本无法知道。
    而刘表身为荆州刺史,显然不可能放弃荆州,领兵跑到袁绍哪里去。
    也就是说,刘表和袁绍的盟约,如果没人公布出来,根本没人会知道。
    就跟赵风和袁绍签订了协议,袁术目前就不知道一样。
    袁绍既然把这事昭告天下,说明刘表应该没有完全同意与他达成联盟。
    如果完全同意了,袁绍自然就不会把这是公布出来了。
    毕竟潜伏在暗中的盟友,对袁术的威胁才更大!
    不过应该已经谈的差不多了。
    所以袁绍直接昭告天下,就是逼迫刘表与他快点联盟。
    因为刘表别无选择。
    至于刘表向袁术解释这事,都没什么用。
    因为袁术信不信,已经不重要了。
    根据远交近攻的原则,刘表离袁术太近。
    袁术迟早也会对刘表动手。
    同理,刘表也肯定会提防袁术。
    所以这事根本说不清。
    能达到刘表、袁术这种高度的人,不可能肚子里一点墨水也没有。
    这种合纵连横、远交近战之类的战略,肯定都懂。
    赵风感叹道:“这秋收才刚刚过完。”
    “各地的战事,又会因为袁绍昭告天下的这事,要爆发了。”
    “反正袁术,肯定会对刘表出兵的。”
    “袁术和刘表的战事一起。”
    “青州战事也会跟着响应。”
    “说不定,连幽州的公孙瓒,也会不甘寂寞了!”
    田丰笑道:“这也没什么。”
    “反正我们已经做好了征战的准备。”
    “只要主公一声令下,各地新训练的三万新兵,克日就能招到晋阳来!”
    赵风揉了揉太阳穴:“我现在总算体会到。”
    “什么叫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招募新兵不难。”
    “问题是这三万新兵,居然找不到好的领兵之人!”
    张辽虽然名义上还是裨将。
    但如果算上早先安排过去的三千新兵,等于说张辽统领的士兵,已经达到了偏将的水准。
    当然,那三千新兵,经过一年的训练,现在肯定算不得新兵了。
    田丰行了一揖:“这确实是一个问题。”
    “高层将领,中层将领,我们都缺。”
    “尤其是中层将领!”
    “不过,这个问题,短时间内,我们也无法解决。”
    “所以只能更改领兵将领!”
    “典韦目前是骑兵校尉。”
    “但典韦善用的武器,乃是双戟。”
    “双戟对于骑战而言,不太有利。”
    “华雄经过这么些年的修养,即便无法恢复到全盛状态,也应该恢复的七七八八了。”
    “华雄本身就是带领一千亲卫骑兵过来的。”
    “所以我认为,主公可以把典韦的骑兵部曲,划拨给华雄。”
    “华雄本就是都督,领四千骑兵不过分。”
    “如果主公放心的话,还可以在拨付一千战马过去,让华雄的骑兵部曲,成为满编状态。”
    “至于典韦嘛,升为裨将或者偏将,还是去统领步兵好了。”
    “另外,目前我们军力大增!”
    “主公的亲卫,也需要根据情况,来扩增了。”
    赵风沉吟了一下:“即便如此。”
    “也还有两万新兵,没人统领。”
    “总不可能全部都任命为偏将吧!”
    田丰沉吟良久:“既然没有人来统领。”
    “那就都划拨到主公名下好了。”
    “这些新兵由主公统领一段时间,也能提高他们的忠心。”
    “之后哪些部曲出现了战损,在由主公把士兵划拨过去!”
    赵风伸出右手食指,在案己上慢慢的敲打了起来。
    田丰知道,赵风此举,说明赵风陷入了沉思。
    赵风考虑良久:“以目前来看。”
    “这个方法,应该是最好的了。”
    既然新兵划分的问题,暂时解决,赵风问道:“这次各郡赋税情况如何?”
    田丰从胸口拿出一份文书:“主公就是不问。”
    “我也准备拿出赋税文书了。”
    说完,就把文书双手呈上。
    熊大直接走到田丰身前,接过文书,然后转交给了赵风。
    赵风打开文书,仔细查阅了起来。
    常山郡总体粮食赋税为一百四十七万余石。
    虽然比上期多了十五万石。
    但那是因为迁移了五万人过去。
    除了元氏和真定少了一成的赋税,其他地方都略微增多了一点点。
    常山郡领一十二个县。
    平均下来,每个县的赋税都是十万余石。
    元氏和真定,减少了一成赋税,也就是分别少了一万石左右。
    对于这个结果,赵风很满意。
    才少两万石粮食,对赵风来说,根本不算什么。
    但这只是因为赵风地盘多。
    如果这些粮食分摊到元氏和真定,差不多每一个百姓,都能多出大半石的粮食。
    这多出的大半石粮食,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就等于多出了一个多月的口粮。
    效果自然是十分显著的。
    接着赵风看向太原郡。
    太原郡总体粮食赋税为六十一万余石。
    总体比上一次少了三十万石!
    不过考虑到,迁移了十五万人前去上党郡和常山郡,赋税大量减少,也是正常的。
    而因为这次和上次差距太大。
    所以无法拿上次的赋税记录来做对比。
    但晋阳和祁县,肯定比其他县城的赋税,要少一些。
    毕竟是执行了新政的县城。
    不过即便按照元氏和真定来算,少一万来石的赋税,赵风毫无压力。
    最后就是上党郡的赋税,共计六十四万余石。
新书推荐: 我直接人生重开 抓住那个叛徒 前桌女生竟是我的头号黑粉 开局觉醒了神话级赋灵 我在诸天传播互联网 诸天福运 道长去哪了 从斗罗开始打卡 突然成仙了怎么办 暖婚10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