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书ttks > 历史穿越 > 三国我当皇帝 > 第八百七十九章 出征前夕

第八百七十九章 出征前夕

    赵风点了点头:“行吧。”
    “我出征以后,治地内的事,就要摆脱元皓了!”
    田丰对赵风行了一揖:“这乃是丰分内之事,应该的!”
    “保证不会给主公添麻烦,出现祸乱之事。”
    然后从袖子口袋里,拿出一份文书:“对了,这是各地秋收的登记记录。”
    “因为冀州出现了蝗灾,所以稍微晚了一些。”
    赵风罢了罢手:“冀州蝗灾,去年就已经有了预备方案。”
    “今年四月收割的春粮,便少了两百六十余万石。”
    “希望秋收的粮食,不会少太多吧。”
    今年四月的春粮,总体上少了两百六十余万石。
    这还是新增了代郡的粮食,与多了河内郡四县之地的粮食。
    如果不算这些新增的话,冀州损失的粮食,超过了三百三十万石。
    而百姓的粮食赋税、杂税,是从整体粮食中,征缴百分之五十的。
    整体赋税少了,就说明百姓自己拥有的粮食,也少了三百三十万石。
    而这些粮食,就需要赵风自己去填补了。
    否则,百姓仅存的那些粮食,根本无法吃到九月秋收。
    当然,这个情况,已经很好了。
    百姓、家鸡,都付出了不小的努力,才拥有这个结果的。
    当初预判最坏的结果,是冀州颗粒无收,赵风要倒填补一千万石粮食进去。
    如今算上填补进去的粮食,整个冀州也就损失了六百余万石,好歹还有百余万石的粮食入账。
    起码不是负数,已经是很好的结果了。
    相比于兖州,去年粮食颗粒无收的惨状,冀州的结果,显然好了无数倍。
    当然,这也需要一个,像赵风这样体恤百姓的好州牧。
    否则的话,后果也不好说。
    当熊大把文书交给赵风后。
    赵风直接打开,仔细查阅了起来。
    看完后,赵风面露喜色:“不错!”
    根据田丰的统计,今年九月的粮食赋税,达到了九百八十余万石。
    已经比去年同期,还多了二十三万石。
    当然,这是算上了代郡赋税的结果,实际上,冀州整体赋税,依然少了七、八十万石。
    不过,相比于四月份,这七、八十万石的粮食,根本算不上什么。
    而且,冀州百姓缺少的这些粮食,平摊到每一个百姓身上,勉强也能过活到明年四月了。
    所以不需要赵风开仓赈粮。
    另外,今年冀州蝗灾,也治理了个七七八八。
    等冬天降一场雪,冀州明年就没有蝗灾了。
    而这些功劳,都要算在田丰的头上。
    当然,高顺的陷阵营,也是有些功劳的。
    毕竟蝗虫一但成灾,就需要陷阵营把蝗虫当成敌军,去冲锋陷阵,以冲散蝗虫规模。
    不然百姓根本毫无办法。
    赵风放下手中文书,随意的询问了下:“幽州那边的赋税,什么时候会上缴?”
    刘和虽然被赵风上表为幽州牧,但天子暂时还没正式敕封刘和为幽州牧。
    而根据当初的协议,幽州其他地方的赋税,赵风要占据两成。
    同样,阎柔请来的乌桓、鲜卑,也会占有一定的比率。
    只不过具体是什么情况,赵风就不得而知了。
    毕竟这种事情,刘和肯定不会直接告诉赵风。
    因为不管怎么说,都有种卖国的意味在里面。
    按照赵风、田丰、鲁肃等人的估计,刘和应该是把上谷郡和渔阳郡以北的地方,暂时划给了乌桓人,把辽西郡和辽东属国,划给了鲜卑人。
    至于辽东郡和玄菟郡,自然是归公孙度所有了。
    反正辽西郡划给了鲜卑,那边的事情,也就被鲜卑给阻隔了。
    公孙度现在是什么情况,也没谁知道了。
    田丰摇了摇头:“这就暂时不清楚了。”
    “不过,主公的期望也不要太高。”
    “要知道,幽州原本是要靠冀州、青州来救济的。”
    “而因为刘虞在任事,大力建造了通商之地。”
    “所以才慢慢富庶了起来。”
    “不过,这几年的战事,幽州只怕又会回到当初的情况!”
    赵风沉吟了一下:“这样也好。”
    “刘和缺粮,就无法摆脱我们。”
    “去告诉刘和,如果无法提供足额的赋税。”
    “就让我们过去与外族通商!”
    田丰对赵风行了一揖:“喏!”
    说完,转身便退出了议事厅。
    以幽州目前的情况,自给自足都成了问题。
    想要有大量的物资卖给乌桓、鲜卑等外族,自然是做不到的。
    而这事,越拖就越对幽州不利。
    到最后,幽州便又会回到早期那样,需要靠冀州与青州来求援了。
    但以前幽州是大汉治地,天子可以下令,让冀州、青州的赋税,运往幽州求助。
    如今天下分裂。
    哪怕天子下令,张燕也不会给幽州半粒粮食。
    所以,赵风的这个要求,刘和有很大的可能,会同意下来。
    毕竟幽州现在也没什么东西卖。
    刘和要是同意了此举,那幽州至少不用每年额外交给赵风赋税。
    至于以后嘛,如果连眼前这关都过不去,还谈什么以后?
    三天后。
    赵风招来元氏的所有官员,前来议事厅。
    当所有官员到齐后,赵风才开口道:“我即将出兵河东郡,抵抗匈奴的消息。”
    “想来各地守军都已经得到了消息。”
    “河东郡的百姓,还等着我们去救援,继续拖延下去,那我们干脆不用出兵得了!”
    “到时候,军中会发生情况,我也不得而知。”
    “既然如此,我决定,今日便正式下令出征!”
    “诸位可有意见?”
    赵风这也就是例行询问一遍。
    事情都发展到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地步,谁还敢出声阻拦?
    谁要是出声阻拦了。
    那以后军中有任何不对劲的地方,都可以怪在他的头上。
    这个任何不对劲,包括士气低下、无心作战,甚至以后出现了军队反叛的情况,也可以归纳到这上面来。
    谁承担的起?
    这就是赵风,运用后世舆论造势的办法,逼着某些人不得不同意。
    只要他们同意了,那就不敢弄其他小动作,来拖赵风的后腿。
    否则,出尔反尔,以后被清算起来,那也不是说着玩的。
新书推荐: 我直接人生重开 抓住那个叛徒 前桌女生竟是我的头号黑粉 开局觉醒了神话级赋灵 我在诸天传播互联网 诸天福运 道长去哪了 从斗罗开始打卡 突然成仙了怎么办 暖婚10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