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崇祯略带怒气的声音,王承恩虽然很想说是,但还是低下了头,一句话也没说。
崇祯也只是抱怨了一下,随后便是叹了口气无奈的说道:“这件事交给曹化淳亲自去办,传我的旨意,让他暂领京城锦衣卫和东厂。
务必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这些小毛贼给朕抓出来。”
王承恩听到曹化淳的时候虽然精神一震,但还是赶紧回答道:“是主子。”
王承恩刚刚离开,这时护卫在午门的护国军将士就跑了过来。
“启奏皇上,都察院范景文范大人率都察院的诸位大人,说要求见皇上,有要事需要奏报。”
“朕现在没时间,让他们就在午门等着吧!”崇祯有些不耐烦的说道。
毕竟你闹事也分个时候,现在是什么时候,你还这样闹,朕当然是不能给你们好脸了。
“是,皇上。”
护卫得到崇祯的旨意之后,便赶紧向午门外冲去。
此时,拦住范景文等人的正是护国军的将军曹变蛟,看到手下通报的人终于回来了,曹变蛟赶紧冲他摆了摆手。
“快说,皇上怎么说的?说给诸位大人听听。”
“是将军,皇上说了,他现在正忙,没有时间面见诸位大人,诸位大人可以选择回去,也可以选择在这里等着。”
曹变蛟一听,顿时脸上露出了为难的神色。
“诸位大人,你们看,不是曹某不让你们进去,而是皇上的吩咐,如果诸位大人决定在这里等,我这就让人准备一些椅子,毕竟这么冷的天,老是站着也不行。
如果诸位大人觉得太冷,想回去了,那就请回吧!”
“这....”
一时间所有人都将目光看向了范景文的身上,毕竟他是牵头人。
范景文当人不肯离去,只得咬了咬牙说道:“既然如此,我等就在这里等皇上忙完,再来接见我们。”
“来呀!给诸位大人搬些凳子来,总不能让诸位大人干站在那,诸位大人如果觉得外面太冷了,可以先到屋里休息会。”曹变蛟虽然心里对这些文人清流非常不屑,但还是面带笑容的说道。
“是大人”
只是此时的笑容看在众人眼里,却仿佛嘲讽一般。
范景文邹了邹眉头说道:“不必了,曹将军的凳子还是留给自己坐吧!我等虽然是文人,但是膝盖骨也不熟棉花坐的,今天我们就站在这里等。”
“是啊!我等就站在这里等。”
......
一时间,本来冻的不行的众人,竟然变得硬气了起来。
要知道,在明朝武将是被文人看不起的,但是现在曹变蛟一个区区的总兵竟然敢嘲讽都察院的众多御史,可以说这也就代表了现在大明武将的地位。
文人完全压制武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崇祯就是要用这些武将和文人相互掣肘。
曹变蛟看着都察院众人的表情,并没有再说什么,而是转身离开了这里。
要说外面发生了什么情况,曹变蛟也是知道的,但是对他来说,这和他关系不大,他只是负责皇上的护卫,没有皇上的命令和旨意,就是太子来亲自调兵都不行。
正是因为曹变蛟的这份忠心,崇祯每次感觉到危险的时候,都会率先将曹变蛟摆在身边,就是崇祯对自己儿子都没有这么放心过。
时间一点点的过去了,一行人在寒冬中被冻的瑟瑟发抖,但是让人奇怪的是,午门外的官员人数,不仅没有少,反而是越来越多了。
原来随着陈鄂一步步的探查,越来越多的官员遭到了他们的动手,这些官员多是一些小的官员,自己又没什么号召力,于是就只得来到午门,想要浑水摸鱼。
至于朝廷那些真正的大佬,此时却是静静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仿佛外面发生的事情和他们没有任何关系似的。
时间一点点的过去了,乾清宫内依然是静悄悄的。
“主子,该用膳了。”
“你不说朕都快忘了,朕还真有点饿了,来人传膳。”崇祯脸带笑意的说道。
“是,传膳。”
崇祯正在乾清宫内大口朵颐,想着外面范景文等人被冻的瑟瑟发抖,崇祯就有些忍不住想笑。
这时,外面额护卫再次跑了进来。
“皇上,不好了,都察院的范景文范大人和诸位大人,一时间都跪在了午门之外,说见不到皇上就不起来。”
“知道了,你下去吧!另外告诉曹变蛟,别让朕的这些爱卿们冻死了。”
传令的护卫先是一愣,随后赶紧说道:“是皇上。”
午门外,刚刚用过午饭的曹变蛟,满嘴油光的看着跪在地下的众人。
只见众人的膝盖已经被水浸透,配合这么寒冷的北风,就是曹变蛟都有些替他们感到冷。
“诸位大人,你们快起来啊!你们都是朝廷的栋梁,万一冻坏了,我怎么向皇上交代。”
曹变蛟的一番好心,并未能换来众人的好意,一行人竟然没有一个人说话。
不过曹变蛟也不在乎,踏勘众人没有人理会他,便转身直接走了。
只是他刚回到房间,便有刚才去通报的护卫跑了进来,曹变蛟一看,顿时急切问道:“皇上怎么说的?”
“启禀将军,皇上说知道了,皇上还说,让你看着诸位大人,不要让他们冻死了。”
曹变蛟一听,顿时奥的一声,随后脸上露出了笑容。
“来人”
“大人,属下在”
“找几个兄弟。轮流去盯住这些人,一旦看到有那个坚持不住倒在地上的,立即将他拖到屋里,给他们暖暖身子,千万不能冻坏了。”
“是将军,属下这就去安排。”
此时的东城区,陈鄂依旧在不停的带人去搜查,顺天府如此大的动静,当然不只是惊动了官员,就连京城的百姓也给惊动了起来,一个个纷纷跑去看热闹。
陈鄂也是越查越上瘾,他陈鄂这一辈子何时像今天这么威风过,这一刻他感觉自己就是大明朝大的荆轲,颇有一去不复还的架势。
只是他不知道的是,此时正在顺天府的张谏却是着急的火急火燎,要不是有孙士美拦住,恐怕现在都和陈鄂打了起来。
要知道,他之所以让陈鄂前去,就是不想局势变得太坏,但是现在看来,局势已经超过了自己的想象,毕竟午门前跪着的人的身份他还是知道的。
只是,张谏也明白,这时候已经是殊死一搏,成功了自己救活,失败了,也就不用等到众人的弹劾了,直接自杀得了,说不定还能封个官。
想清楚的张谏,也就一直忍住没有去找陈鄂,也没有去见任何人,就是和孙士美二人,有一茬没一茬的聊着索然无味的话题。
同时,梅府的梅光耀也意识到了不对,开始慌张了起来,但是此时他明白自己还处在白莲教众人的监视之中,只得回到自己的卧室,和自己的夫人密谈了起来。
“夫人,大事不妙了,朝廷的将士开始排查京城的官员府邸,恐怕这次梅府也躲不过了。”
“什么?啊....”
“呜呜”
“夫人,小声点,小心隔墙有耳。”梅光耀一把捂住有些激动的夫人的嘴巴,指了指外面说道。
女人点了点头,梅光耀这才将手放开。
“这可怎么办?当初都说了让你不要管他们,现在可怎么办?呜呜...”女人说着说着直接低声哭了起来。
这次梅光耀并没有阻止,因为他也明白,这次十有八九是凶多吉少了。
“还有没有什么办法?”女人面带希望的对梅光耀问道,梅光耀只是摇了摇头。
“没办法了,只要朝廷的人进了院子,以这些人的手段,恐怕会立即和朝廷的将士相互拼杀,到时候梅府就完了,我们也就完了。”
女人一听,顿时也不哭了,只是有些死心的靠在梅光耀的身上。
“我们死了倒没什么,可是俊儿怎么办?他对我们的事情可是一点也不知道,老爷,无论是为了我们俩,还是为了梅家,可千万要保住俊儿的命。”
梅光耀一听,顿时邹起了眉头,突然他的眼睛一闪,一个妙计涌上心头。
只见他趴在女人二标旁,悄悄的说道:“夫人,不如我们这样吧!我们......,到时候以俊儿的身份,再加上他是大义灭亲,亲自带人来抓捕白莲教,想必朝廷不会降罪于他,夫人,你觉得怎么样?”
女人一听,顿时有些为难了起来。“老爷,你的办法好是好,可是俊儿一向孝顺,如果我们因此被斩首的话,恐怕俊儿会受不了。”
“受不了也得受,我们能为了他去死,他就不能为了我们活着,这件事就这么决定了,不要再说了。”
“好的,听老爷的。”
梅光耀知道这件事不能拖,于是当即拿去毛笔,刷刷的写了起来,写完之后,便赶紧密封了起来。
朝门口喊了一声。“来人”
“老爷”
“去将曲管家请来,老爷我有要事要他去办。”
“是老爷”
此时的梅光耀办事可谓是十分艰难,要知道整个梅府上下,已经遍布白莲教的人,就连刚刚来的这个下人,在府里已经将近几年了,梅光耀都没想到,他竟然也是白莲教的人。
只有这个曲管家,不是白莲教的人,白莲教的人来了之后,梅光耀便让他一直在前院,生怕他发现什么秘密。
曲管家很快便被带到了,曲管家年龄并不大,之所以知道他不是白莲教的人,是因为曲管家是京城人士,当初是梅光耀从别人的手上花钱抢过来的。
曲管家能力超群,将梅府上下打理的是井井有条,深受梅光耀的欣赏。
关键时候,梅光耀也不能想这么多了,他只能选择去相信曲管家。
正在梅光耀沉思的时候,外面传来了曲管家的声音。
“老爷,你找我。”
“是啊!老曲你直接进来吧!”
“是老爷”
曲管家推开书房的门走了进来,一进门便看到坐在中间的梅光耀。
“老曲啊!老爷有一件事需要你去办。”
“老爷,有什么事你尽管吩咐,小人一定会竭尽所能。”
“最近经常里发生了这么多事情,老爷我有些担心俊儿了,所以你这就去皇家学院一趟,将这封信交给俊儿,并且从账房再给少爷拿上五百两银子。”梅光耀脸色严肃的盯住曲管家说道。
“是老爷,小的记住了,我这就着人去办。”
“不,这次你亲自去办吧!你办事我放心。”
“是老爷,我知道了。”
曲管家虽然感觉梅光耀有些奇怪,但是给少爷送钱这几乎是每个月都要干的事情,所以他也就没有再怀疑什么。
梅光耀这边的消息,当然也没能瞒过住在后院的白莲教的众人,只见一身锦衣秀才衣衫的方长老,此时正端坐在白莲圣母的雕像下,嘴里不停的念诵着什么。
这时一身下人衣服的人跑了进来,对着正在默默念诵方长老将刚才发生的事情说了一便。
听完之后,方长老睁开了眼睛,眼睛里顿时闪出一道光芒。
“只是一封信和五百两银子,还有没有其他东西?还有信里面的内容是什么?知道吗?”
“这个...只有一封信和五百两银子,只是信的内容,属下并不知道。”一身下人服饰的人,有些为难的说道。
不过对此,方长老也并没有生气。而是再次说道:“既然如此,那就不要管他了,让人盯紧这个曲管家,千万不能让他发现了我们,或者是误了我们的大事。”
“是长老放心。”
天色越来越黑,陈鄂经过了一天的搜寻,得罪了无数的人,但是还是一无所获。
至于午门外,跪着的人也是越来越多,但是倒下的人也越来越多,就是范景文此前已经倒过了一次,后来被护国军将士给暖了过来,随后又跪了下来。
这么大的动静,当然需要有人来给崇祯一个台阶来下,这个任务就被放在了李标的身上,毕竟在军机处他的资历最老,朝内朝外的名气也盛。
(未完待续)